用脚步丈量山河,以青春对话历史,7月18日,初23学部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山河铸魂·文化立心”研学分享大会。清华附中副校长白雪峰老师、初23学部主任张晓琼老师、初23学部助理李亚珂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主持人为初23学部何晨蕊同学、庞庆霄同学。

何晨蕊、庞庆霄主持本次活动
6月6日至9日,初23学部的同学们分别奔赴青岛、大同、河南、西安,通过实地探访、深度考察、交流感悟等形式,在历史长河中追溯文明根脉,在科技前沿感受创新力量,在自然山水间体悟生态价值,收获了丰硕的研学成果。
在青岛线路中,同学们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回望与科技探索的旅程。初2304班蔡雨航同学在分享中详细讲述了青岛的海防历史,从德日殖民时期的屈辱过往,到如今海军力量的强大崛起,历史的沧桑巨变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初2306班熊易潇同学和李嘉慧同学深入探究了青岛的独特自然生态系统,并展现了青岛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海洋科技中心的表现。初2309班黎凝然同学则记录了青岛研学旅途中的感人和成长瞬间,爬崂山时的坚持,星光音乐会的感动,让大家更加懂得青春的珍贵。初2317班李梓珺同学、吴智名同学、吕秋成同学认为,青岛不仅拥有奇峰怪石的地质风貌,更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同时,青岛的全球首个深海基因库、“蛟龙号” 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基地等重大科技成就也都令人瞩目,科技为医疗、工业、新能源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初2304班蔡雨航,初2306班熊易潇、李嘉慧,初2309班黎凝然,初2317班李梓珺、吴智名、吕秋成进行分享
大同线路的同学们将目光聚焦于云冈石窟的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初2303班李诚服同学和李宜轩同学详细介绍了云冈石窟的起源、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云冈石窟的佛像造型庄严肃穆,飞天雕刻姿态优美,线条流畅自然,原始色彩虽历经岁月变迁仍韵味犹存。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云冈石窟不仅是佛教东传的重要载体,更体现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璀璨的瑰宝。

初2303班李诚服、李宜轩进行分享
河南线路的研学之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古韵今风”的传承与创新。初2307班顾鎏淳同学和胡燕然同学惊叹于龙门石窟的精湛技艺,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中全方位感受河南从华夏文明起源到近现代变迁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初2310班阮赫基同学和张语祺同学则分享了河南的研学之旅如何打破同学们对于河南的刻板印象,戏剧幻城用新潮方式演绎老故事,少有游人的村中满是唐三彩的魅力,焦裕禄精神为成长注入动力,这些都让同学觉得河南之旅十分值得,也启示大家要有勇于探索的勇气。

初2307班顾鎏淳、胡燕然,初2310班阮赫基、张语祺进行分享
西安线路的研学之旅让同学们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初2312班刘喜岳同学以袁家村为切入点,探寻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袁家村通过找准定位、尊重传统村庄布局、开发特色美食等策略,实现了年旅游收入和村民人均年收入提升显著的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初2315班唐易江同学则重点探讨了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的生态启示。同学们通过领略秦岭东南部主峰的高山峡谷、森林景观,了解到这里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及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初2312班刘喜岳、初2315班唐易江进行分享
此次研学活动涵盖了历史文化、科技创新、自然生态、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同学们在实践中提升了文化素养、历史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研学之星的评选更是激励着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传承优秀文化,勇于探索创新。

公布研学之星名单
清华附中初23学部的同学们表示,将把研学中的收获与感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研学已经画上句点,但清华附中初23学部同学们的征程才刚启航,同学们会带着齐鲁的刚毅、中原的坚韧、三秦的担当、三晋的信仰,把热爱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梦想融入时代洪流!
文字:李亚珂
图片:张晓琼 竺屹
审核:白雪峰 张晓琼 周小玲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